查看原文
其他

台湾板头村:传统手工艺 “拼”出乡村振兴


板头村又称古笨港,位于台湾嘉义县新港乡西北隅,地处嘉南平原的精华农业区,村落外围堤岸边有防汛道环绕着社区。板头社区的核心聚落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湾仔内、宝天宫周边和板头厝三大区块,核心聚落面积总共 17 公顷,剩余部分则由共和村的顶菜园和南港村的陶华园组成。




1. 建立背景

古笨港是板头村历史发展的源头,最初是“洪雅族”原住民的聚居活动场所,这里在清朝时曾是盛极一时的大市镇,后因一连串天灾人祸终至没落。新港乡的营造行动,最初的在艺术文化活动层面开展,而后逐步拓展到社区营造的各个方面。1989 年,为推动地方风土研究而提倡终身学习;1990 年,为促进社区环境保护而协助建立更多社团;2002 年到 2006 年开始拓展社区产业推广,从最初对于文化的发掘发展至对于产业的提升。




2. 战略措施

(1)发掘文化,振兴产业

板头社区作为新港老镇新生的典型代表,从为了保存台湾最长的五分车铁道桥的抗争运动开始,板头社区居民村落文化环境保护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交趾陶和剪黏是社区的文化产业支柱,随着产业园的兴建和各项活动的推广,村内随处可见的陶瓷工艺制品已让板头村发展成为远见闻名的“剪粘艺术村”。

陶瓷制作的板头社区导览图

如今,板头村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已经从一个陈旧农村变成了一个休闲、生活、艺术氛围极为浓郁的乡村社区,并成功地转型成为一个多功能营运机制的地方产业。

(2)创意景观渗透全村

交趾陶是台湾的一项极具代表性民俗艺术,而板头村所在的嘉义新港乡又是交趾陶技艺最为发达的地区。2004年,板头村民陈忠正先生回到村里,开创交趾陶厂“板陶窑”,带领村民在社区改造中传承探索交趾陶技艺。在板陶窑主陈忠正支持提供交趾陶材料下,主要由艺术家进行社区里的公共艺术作品执行制作,部分作品由村民以交趾陶庙宇建筑工艺结合马赛克拼贴手法,融入自然农村风光,为村庄堤坊、村落围墙和建筑墙面着手装饰。

板陶窑剪贴师傅创作中

板头村通过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方式,将交趾陶工艺应用到全域装饰中,包括建筑立面改造、围墙景观改造处理、涵洞景观改造处理、标识标牌、导览牌、休憩座椅等景观小品,吸引了大量都市人前来观光,使板头村成为“文化创意”的代名词。

板陶窑牛车造型

各种景观小品

板头村的交趾陶艺术品是村民全员出动、发挥各自创意的结果。每一个作品都独一无二,甚至于家家户户的围墙上都有融入了家庭故事的交趾陶剪粘画作品。比如,以可爱的漫画人物和动物为主题,将充满童趣的小朋友捉迷藏、爬围墙的场景搬到壁画里。

(3)技艺活化与“钱”途

创意景观将交趾陶这项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并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而除了观光之外,如何把交趾陶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并由此拉动乡村经济呢?

板头村在板头厝车站附近的月台开设了文创商品店铺、交趾陶主题餐厅、交趾陶工艺品DIY体验等。

这些店铺由商家与文创工作者经营,游客可以购买这里特产的交趾陶工艺品和DIY体验,同时还保留了“第一月台”“第二月台”字样的车站文化元素。

餐饮店内也采用交趾陶马赛克拼贴的形式设计桌椅,向游客时刻传递着本地的特色形象。

传统工艺才能激起人们沉积已久的民族底蕴,并可传承地方文化的基因。创意化、时尚化,交趾陶剪粘工艺抓住了都市人的需求,通过DIY体验、捏陶、剪粘马赛克拼贴、手绘陶盘,以及工艺产品贩售,促进了板头村交趾陶工艺和产业的发展。




3. 经验总结

工艺产业的介入是板头社区持续发展的策动力量,村落中随处可见板陶窑工艺的影子,产业为村民们带来创收的同时,也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再造家园魅力风貌的工具。

现在的板头社区开始逐渐从手工业回归农业本体,从文化保存行动导向公共生活重塑。如果说工艺作为一种显性资源,重塑了板头社区的躯体,那么休闲农业产业的开拓,则是朝着农村根本的一种回归,体现为“螺旋式上升”

乡村文化元素的发掘与应用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经济振兴的推动力。通过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 将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可以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力。

资料来源:睿途旅创、知网、旅游王


————END————



           


相关链接第二届园冶杯乡村振兴国际联合毕业设计获奖名单公示徐坚:通过设计让云南高原山村焕发新活力
郭琼莹:自后疫时代看乡村振兴的新世纪愿景与价值

参赛全攻略→第十四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4月20日启动!
哇,香港竟然也能种水稻,今天您「在看」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冶杯组委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